Web3生态中的标签与叙事:探寻财富效应背后的真相

在Web3世界中,人们常常被各种标签和叙事所吸引。有传言称某些项目可以通过购买特定代币来获得"广告位",这种做法曾让我们觉得荒谬,但当真有中间人带着提案找上门时,我们才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人。

融资过程与选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建立关系网络。回想2017年ICO时期,我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做好产品、在论坛宣传并设置ICO地址就足够了。那时,我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回答社区问题和开发产品上。后来才明白,这个行业需要认识业内大佬、顾问,寻找机构支持,联系做市商和交易所等。然而,选择一方阵营往往意味着与另一方说再见。

尽管Web3声称要重塑全球交易体系,但派系之争依旧存在。早期有传言称,如果选择在某个平台首发,可能会影响在其他平台的上市机会;或者接受某家投资机构的资金,可能会失去其他投资者的青睐。随着行业的成熟和专业化,这种派系之争在利益面前逐渐淡化。面对头部玩家的绝对优势,其他参与者不得不放下成见,共同争取剩余的市场份额。

人们总是习惯给事物贴标签,Web3领域尤其如此。项目常常被按市值、行业、功能、投资方或发行渠道等进行分类。这些标签成为人们快速了解项目特性、发展阶段和预期的捷径。例如,获得某知名投资机构支持的项目往往被视为有潜力上市或成为行业翘楚。这些标签背后是品牌溢价,为项目提供了想象空间的起点。

Meme的传播逻辑与此类似,常常依托于知名"叙事"或"IP"。以大众熟知的人物或事件为基础,如特定企业家或政要,可以降低认知门槛,便于快速传播。当多个有影响力的人士开始关注并分享时,项目就更容易进入公众视野。

人性使然,当看到越来越多人在某个领域获利时,旁观者也会逐渐从怀疑到尝试。特别是当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或高净值人群不断重复某个观点时,更容易触动普通人的情绪和行动。

Web3宛如一个梦幻王国,参与者都在寻找下一个机会。而站在高处的"造梦者"则密切关注着普通参与者的反应,试图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无论是链上活动的繁荣还是新的叙事出现,大家都明白最终要回归到价值本质。然而,很多人仍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实现逆袭,就像希望能逃脱生老病死的规律一样。于是,人们不断经历从怀疑到尝试,再到全身而退的循环,然后又被下一个项目吸引。

我们所能看到的机会,可能只是"造梦者"希望我们看到的幻象,而财富效应则是诱使人们继续参与的关键因素。在这个循环中,参与者们不断经历分分合合,似乎难以跳出这个怪圈。

MEME-0.54%
IP6.7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PrivacyMaximalistvip
· 21小时前
又讲故事混饭吃了
回复0
LiquidityWitchvip
· 08-02 12:56
哈哈,协议政治的古老黑暗艺术……仍然在酝酿着同样的古老药水,真的。
查看原文回复0
NFTRegrettervip
· 08-01 22:53
也就3-5年亏了3套房吧...谁懂啊
回复0
Hodl老司机vip
· 08-01 22:52
总让韭菜跟着梭哈,老炮表示心里有点亏
回复0
wagmi_eventuallyvip
· 08-01 22:37
割韭菜的路子是真滴多
回复0
NotFinancial_Advicevip
· 08-01 22:33
归零了属于是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