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偶像应援 · Gate送你直达 Token of Love! 🎶
家人们,现在在Gate广场为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张音乐节门票等你来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谁?快来一起应援吧!
📌 参与方式(任选,参与越多中奖几率越高!)
1️⃣ 本帖互动
点赞 & 转发本帖 + 投票你最爱的艺人
评论区打出 “我在 Gate 广场为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广场发帖为 TA 打 Call
带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发帖内容任选:
🎵 最想现场听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应援口号(例:泫雅女王冲鸭!Gate广场全员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报/短视频(加分项,更容易中奖!)
3️⃣ 推特 / 小红书发帖打 Call
同样带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内容同上,记得回链到表单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奖励安排
广场优质发帖用户:8张门票
广场幸运互动用户:2张门票
Twitter 优质发帖用户:5张门票
小红书优质发帖用户:5张门票
📌 优质帖文将根据文章丰富度、热度、创意度综合评分,禁止小号水贴,原创发帖更易获奖!
🕒 8
空投收益下降 项目方策略转向精准营销
空投项目方越来越抠门,撸毛已不再暴利
近期,不少专注于空投的团队纷纷表示遇到困境,甚至有人呼吁要维权。与此同时,一些项目方的做法似乎越来越小气,到了最近的zkSync项目,甚至连伪装都懒得做了。
Avail空投引发争议
今年4月19日,Avail公布了空投规则,这被视为本轮项目方"骗炮"的开端。作为模块化区块链中DA层的领军项目,Avail曾在种子轮和A轮融资中共筹得7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知名机构Dragonfly。
然而,空投申领网站的上线却让许多人失望。许多原本以为有资格的测试网参与者和L2活跃用户,在查询时却发现自己"不符合条件"。这引发了大量用户的不满,有人质疑规则和标准的公平性,甚至有人指责项目方存在"内幕交易"。
Dymension作为模块化的结算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Avail DA的客户。这种关系导致许多用户为了Avail的空投而购买并质押了DYM。但最终,空投并没有惠及DYM质押者。
参与节点的用户同样感到失望。项目方声称会随机选择5%的节点获得空投,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有用户搭建了上千个节点,也没有收到任何空投。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是随机抽取,1000个节点中应该至少有50个被选中,但一个都没有,这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存在内幕操作。
在社区用户的强烈反馈下,Avail最终决定进行第二阶段空投,以此来安抚部分不满的用户。
Taiko拒绝公开空投规则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Taiko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们干脆拒绝公布空投规则,态度可以说是相当强硬。
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他们不会透露TKO创世空投的具体规则。他们声称目标是公平,但承认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他对那些收到TKO的人表示祝贺,同时向未收到的人表示歉意。
然而,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多,这位创始人似乎也失去了耐心。他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发表了更加直接的言论,表示如果有人对项目不满,可以选择离开。
IO.net的PUA式操作
自从今年3月某知名投资机构向io.net投资3000万美元后,该项目的私募估值就达到了10亿美元。作为一个AI算力平台,io.net承诺会有3200万代币空投给算力矿工。
从3月到5月,大量用户涌入IO进行算力挖矿,希望能获得空投。这种热潮甚至影响到了某些电脑型号的市场价格。然而,IO并不显示用户的积分,这让矿工们感到不安,只能继续保持挖矿状态。无论是租用算力还是购买设备,都需要投入成本。
有矿工指出,IO既要求用户长期保持挖矿状态,又不公布实际积分,这导致大家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可能会引发之后的强烈反弹。
IO分配给矿工的代币总量为3200万个,但矿工们的机器算力却是无限的。加上维护复杂,还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导致许多团队最终可能会亏损,按目前的币价,机器成本可能只能收回一半左右。
zkSync的争议操作
相比之前提到的项目,zkSync的做法可以说是更加激进。有人直接指责这是明显的内幕操作。
zkSync在上一轮牛市中完成了融资,融资金额高达2.58亿美元,是当时最大规模的项目融资之一。投资方包括知名机构Dragonfly和a16z。
然而,空投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例如,作为zkSync上最大的NFT市场,Element公开表示他们没有收到任何空投,并质疑这是否是一个玩笑。
据观察,收到空投的多是一些不明来历的地址,有1.2万个地址甚至没有任何交互记录。而获得较大额生态空投的似乎都是项目方的关系户。
空投本质是营销费用
回顾十年前,互联网企业通过发放红包来吸引新用户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时也有不少团队靠"薅羊毛"维生。如今,即便是靠发红包起家的某些电商平台,也变得越来越吝啬。
这其实是项目发展的正常过程。项目方始终需要权衡有限的预算应该如何分配才能最有效。
早期加密项目由于交互门槛高,将资金直接给予用户比投放广告更为直接有效。但是当大量团队开始批量造假用户后,项目方自然会调整策略。
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项目的使用门槛已经大幅降低。未来,加密项目的空投可能会变得像现在的互联网产品红包一样,只有极少数真实用户才能获得少量奖励。靠撸空投维生的日子可能即将成为历史。
对于那些经营相关工作室的人来说,也许是时候考虑转型了。对于坚持要参与空投的用户,建议尽量采取零成本投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