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香港Web3大会人气下降 RWA成焦点 华人大佬聚会引关注
香港Web3大会:主场热度下降,RWA成焦点,华人大佬聚会最受关注
2025年香港Web3嘉年华于4月6日至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这是自2022年宣言发布以来的第三届嘉年华。尽管官方通稿显示规模扩大、规格提升,但实际参会人数却明显减少。
多位与会者反映,今年的人流量较往年下降近一半,展位数量也从去年的150多个减少到不到100个。相比新加坡Token2049的300个展位,差距更为明显。有人甚至戏称这是"最冷清的一次大会"。
人气下降的原因多样。首先,大会正值市场低迷期,熊市氛围明显,参会热情下降。其次,此前2月的共识大会已抢占先机,许多KOL选择不再前往香港。此外,行业普遍缺乏热点和创新,普通用户参会变成单纯的社交活动。
从展位情况来看,某交易平台的展台最大最热门,是人流的主要聚集地。其次是MEME类项目GMGN。主题方面,Payfi仍然广受关注,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有不少建树。此外,RWA概念也颇受欢迎。
有趣的是,一些此前热门的概念在主会场似乎已经失去吸引力。DePin赛道无人问津,Solana和Sui的曝光度不高,TON的热度也有所下降。BTC生态更是几乎无人问津,BTCFi概念似乎成为了"伪命题"。
从参会者构成来看,KOL成为主力军,有人戏称"香港大会是KOL人才市场"。相比之下,风投机构的存在感明显降低,这与上一轮牛市中VC的高调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主会场人气不足,但周边活动却相当热闹。超过100场的Side event中,除了技术论坛和黑客松外,各种社交活动让人流连忘返。华人仍是香港大会的核心群体,而海外参与者有所减少。
整个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人大佬们的聚会。在BUIDL 2025活动现场,多位知名华人创始人齐聚一堂,展现了难得的和谐场面。这一幕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
相比之下,来自西方阵营的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则遭遇了冷遇。在币价低迷的背景下,他的演讲引发了不少批评和质疑。有趣的是,某交易所创始人似乎比Vitalik更受欢迎,这或许反映了当前市场的偏好。
总的来说,本届香港Web3大会折射出行业的现状:热点和创新不足,真实应用不明显,熊市初现端倪。交易所急于拉新,项目方举步维艰,散户苦守山寨币,风投资金也接近枯竭。但熊市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利于优质项目脱颖而出。
尽管香港的Web3发展面临挑战,但生态已初步形成。从政策角度看,香港在RWA试点和稳定币监管方面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政府也在积极推动Web3生态建设,吸引相关企业落户。
长远来看,香港作为连接传统金融和Web3的桥梁仍具优势。虽然当前效果有限,但结合监管和开放的香港,仍是最适合发展的土壤。对于香港的Web3未来,或许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