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网络在2015年夏天遭受了一系列垃圾交易攻击,这些攻击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比特币区块链上何为垃圾交易以及如何处理的讨论。这些攻击是区块大小之争的早期交锋,攻击者是支持增加区块大小限制的一方。他们认为1MB的限制太小,容易被垃圾交易填满,而且成本较低。支持小区块的一方则认为,让垃圾交易快速廉价地上链并不能阻止攻击者,反而会让他们得逞。攻击分为四轮。第一轮由一家名为CoinWallet.eu的公司发起,但因技术原因失败。第二轮攻击更为有效,造成了一些用户的交易延迟。第三轮是最猛烈的一次,花费了超过8000美元的费用,采用了多样化的策略生成大量垃圾交易。第四轮则采取了不同方法,发布了数千个带有余额的私钥,导致生成了超过90,000笔交易。这些攻击对比特币网络产生了显著影响。一项学术研究发现,在攻击高峰期的10天内,23.41%的交易是垃圾交易。这些攻击还导致了非垃圾交易的平均费用增加51%,处理延迟增加7倍。攻击后,比特币网络发生了一些变化:矿工将区块大小限制策略提高到1MB;最低中继费用增加了5倍;引入了内存池限制;区块大小限制辩论变得更加polarized。这些事件表明,垃圾交易攻击并非新鲜事。与近期的情况相比,2015年攻击者的恶意意图可能更加明确。另一个有趣的对比是,2015年约10,000美元就造成了显著影响,而自2023年以来,已有数亿美元花费在"垃圾"交易上。
2015年比特币垃圾交易攻击:区块大小之争的前奏
比特币网络在2015年夏天遭受了一系列垃圾交易攻击,这些攻击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比特币区块链上何为垃圾交易以及如何处理的讨论。这些攻击是区块大小之争的早期交锋,攻击者是支持增加区块大小限制的一方。他们认为1MB的限制太小,容易被垃圾交易填满,而且成本较低。支持小区块的一方则认为,让垃圾交易快速廉价地上链并不能阻止攻击者,反而会让他们得逞。
攻击分为四轮。第一轮由一家名为CoinWallet.eu的公司发起,但因技术原因失败。第二轮攻击更为有效,造成了一些用户的交易延迟。第三轮是最猛烈的一次,花费了超过8000美元的费用,采用了多样化的策略生成大量垃圾交易。第四轮则采取了不同方法,发布了数千个带有余额的私钥,导致生成了超过90,000笔交易。
这些攻击对比特币网络产生了显著影响。一项学术研究发现,在攻击高峰期的10天内,23.41%的交易是垃圾交易。这些攻击还导致了非垃圾交易的平均费用增加51%,处理延迟增加7倍。
攻击后,比特币网络发生了一些变化:矿工将区块大小限制策略提高到1MB;最低中继费用增加了5倍;引入了内存池限制;区块大小限制辩论变得更加polarized。
这些事件表明,垃圾交易攻击并非新鲜事。与近期的情况相比,2015年攻击者的恶意意图可能更加明确。另一个有趣的对比是,2015年约10,000美元就造成了显著影响,而自2023年以来,已有数亿美元花费在"垃圾"交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