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探索區塊鏈價格機制:從比特幣到NEST的去中心化演進
區塊鏈價格機制的發展與探索
在區塊鏈發展過程中,去中心化的價格博弈機制一直是被忽視的重要問題。隨着DeFi的蓬勃發展,業內外人士才開始對鏈上的價格機制有了初步的認知和探索。如何在鏈上以更符合區塊鏈本質的方式生成價格這一關鍵變量,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比特幣作爲第一個區塊鏈項目,開創了"區塊鏈"的概念。比特幣的第一筆場外交易發生在美國佛羅裏達州,一位程序員用10000枚BTC換取了兩張披薩券,從而給比特幣賦予了0.003美分的初始價格。這次交易雖然只是兩個人之間的小市場均衡,但標志着比特幣貨幣交易屬性的萌芽。
隨着數字貨幣交易所的誕生,"價格需求"開始出現。礦工、信仰者、資本家、普通投資者等各方參與者的博弈不斷完善比特幣的一般均衡屬性。然而,隨着比特幣熱度上升和傳統金融的加入,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透明性也引發了質疑:我們能否相信這些交易所顯示的當前價格?在BTC價格劇烈波動時,真的有那麼多加密資產能在鏈上瞬間完成交易嗎?
區塊鏈和中心化交易所在計算單位上存在差異。交易所以毫秒計,而區塊鏈以"區塊"爲單位,這導致鏈上轉帳與交易所價格之間存在割裂。我們難以準確評估交易所提供的價格數據,尤其是在缺乏有效監管的加密領域。
比特幣的誕生正是爲了解決2008年金融危機暴露出的"信任"問題。比特幣協議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了不依賴任何主體的發行和轉帳。這種反人性但高度安全的機制,爲大額資金轉移提供了新的可能。相比傳統領域復雜的資產轉移流程,比特幣的轉帳更加高效。
對於加密資產而言,價格機制即定價過程掌握在各類參與者手中。這個市場化的博弈過程能否像轉帳一樣,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在鏈上生成?隨着去中心化程度和參與者的增加,其安全性和承載能力是否也會隨之提升?
目前大多數DeFi協議都需要使用鏈上價格數據,主要通過預言機或項目方自行輸出的方式獲取。這種方式本質上仍是依賴中心化交易所的API,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無需信任的本質相悖。此外,現有預言機往往只在達到特定條件時才輸出價格,缺乏連貫的價格信息流。
NEST協議選擇了延續比特幣的去中心化路線,通過非合作博弈的方式在鏈上同步生成價格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對NEST支持的Token對進行報價和驗證,類似比特幣的挖礦過程。關鍵在於,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套利來驗證價格的真實性,而非依賴特定主體。參與博弈的玩家越多,系統越安全,所能承載的資金規模也越大。
去中心化是人類文明的一種體現,而區塊鏈則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科學。價格博弈機制延續區塊鏈去中心化精神的假說雖然還需要時間驗證,但方向無疑是正確的。未來,鏈上原生資產的價格信息流有望爲連接傳統資產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