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區塊鏈發展遇瓶頸 DeFi收益率持續下降 加密世界增長極限探討
加密世界的規模法則:探討DeFi發展的極限
區塊鏈領域的發展正面臨着類似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規模法則挑戰。隨着資本的湧入和技術的進步,我們不禁思考:加密生態系統是否也存在其發展的上限?
從全節點數據規模來看,不同公鏈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點。比特幣以其精妙的設計,將全節點數據量控制在約643.2 GB,堪稱藝術品級別的優化。以太坊自2015年誕生以來,全節點數據量僅有13 TB左右。相比之下,Solana的400 TB數據規模雖然領先,但也帶來了去中心化程度的挑戰。
硬件發展的放緩似乎爲公鏈的底層架構設定了一個隱形的上限。CPU、GPU和存儲技術的進步速度已經開始減緩,這意味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鏈的底層硬件可能不會有質的飛躍。面對這一挑戰,以太坊選擇專注於生態優化和重構,而Solana則繼續追求極致的性能。
在代幣經濟系統方面,我們可以粗略估計公鏈經濟系統的極限在3000億美元左右。這並非意味着單個項目不能超越這一數值,而是表明這可能是當前市場條件下的一個合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實際可交易的總體規模可能遠小於理論市值。
DeFi領域的發展也面臨着收益率下降的挑戰。從早期動輒兩位數的年化收益率,到現在普遍在5%左右的水平,DeFi似乎也觸及到了其發展的天花板。即便未來有萬億級的真實世界資產(RWA)上鏈,也可能只會進一步稀釋平均收益率,而非提高它。
縱觀比特幣誕生以來的區塊鏈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公鏈之間的差異化趨勢並未減弱。比特幣正逐漸與鏈上生態疏離,而鏈上信用和身分系統的不成熟導致超額抵押模式成爲主流。無論是穩定幣還是RWA,本質上都是鏈下資產以槓杆方式進入區塊鏈世界的嘗試。
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加密世界似乎也遇到了類似於傳統科技領域的"摩爾定律"極限。自DeFi Summer以來僅5年時間,自以太坊誕生以來也不過10年,我們或許已經觸及到了區塊鏈技術在現有範式下的發展上限。未來的突破,可能需要全新的技術革新和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