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Web3 AI難以突破Web2壁壘 需找邊緣場景突破口
Web2 AI技術進步加深壁壘,Web3 AI需謹慎尋找突破口
英偉達股價再創新高,多模態模型的進步加深了Web2 AI的技術壁壘。從語義對齊到視覺理解,從高維嵌入到特徵融合,復雜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合各種模態的表達方式,構建出一個愈發封閉的AI高地。美股市場也用實際行動予以回應,AI相關股票走出一波小牛行情。
然而,這股熱潮與加密貨幣領域幾乎沒有關聯。近期Web3 AI的嘗試,特別是Agent方向的探索,方向似乎存在偏差:試圖用去中心化結構拼裝Web2式的多模態模塊化系統,實際上是一種技術和思維的雙重錯位。在模塊耦合性極強、特徵分布高度不穩定、算力需求日益集中的今天,多模態模塊化在Web3中難以立足。
Web3 AI的未來不在於模仿,而在於策略性迂回。從高維空間的語義對齊,到注意力機制中的信息瓶頸,再到異構算力下的特徵對齊,Web3 AI需要另闢蹊徑。
Web3 AI難以實現有效的語義對齊
在現代Web2 AI多模態系統中,"語義對齊"指將不同模態的信息映射到同一語義空間,使模型能理解並比較這些原本形式迥異的信號背後的內在含義。只有在實現高維嵌入空間的前提下,將工作流分成不同模塊才有降本增效的意義。
然而,Web3 Agent協議難以實現高維嵌入。多數Web3 Agent只是將現成API各自封裝成獨立模塊,缺乏統一的中樞嵌入空間和跨模塊注意力機制。這導致信息無法在模塊間多角度、多層次地交互,只能走線性流水線,表現出單一功能,無法形成整體閉環優化。
要求Web3 AI實現高維空間,變相等於要求Agent協議自行開發所有涉及的API接口,這與其模塊化的初衷背道而馳。高維度架構要求端到端的統一訓練或協同優化,而Web3 Agent的"模塊即插件"思路反而加劇了碎片化,造成維護成本飆升,整體性能受限。
低維空間限制了注意力機制的精密設計
高水平的多模態模型需要設計精密的注意力機制。注意力機制本質上是一種動態分配計算資源的方式,能讓模型在處理某一模態輸入時,有選擇地"聚焦"到最相關的部分。
然而,基於模塊化的Web3 AI難以實現統一的注意力調度。首先,注意力機制依賴於統一的Query-Key-Value空間,而獨立API返回的數據格式和分布各不相同,無法形成可交互的Q/K/V。其次,Web3 AI缺少並行、多路動態加權的能力,無法模擬注意力機制中那種同時對所有位置或所有模態打分、再綜合的精細調度。最後,Web3 AI模塊只能看到自己被調用時"獨立的"上下文,彼此之間沒有實時共享的中樞上下文,也就無法實現跨模塊的全局關聯和聚焦。
特徵融合停留在淺顯的靜態拼接階段
在Web2 AI中,特徵融合是在對齊和注意力的基礎上,將不同模態處理後得到的特徵向量進行進一步組合,以供下遊任務直接使用。融合手段可以從簡單的拼接、加權求和,到復雜的雙線性池化、張量分解甚至動態路由技術。
Web3 AI則更多採用離散模塊拼接的做法,將各類API封裝爲獨立Agent,再把它們各自輸出的標籤、數值或閾值報警簡單拼湊,由主線邏輯或人工進行綜合決策。這種方式既缺乏統一的訓練目標,也沒有跨模塊的梯度流動。
Web2 AI將所有模態特徵映射到數千維的高維空間,融合過程包括多種高階交互操作,能夠捕捉深層次、復雜的跨模態關聯。相比之下,Web3 AI的各Agent輸出往往僅含幾個關鍵字段或指標,特徵維度極低,幾乎無法表達復雜的細膩信息。
AI行業壁壘加深,Web3 AI需謹慎尋找突破口
Web2 AI的多模態系統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項目,需要海量數據、強大算力、先進算法和復雜工程實現。這樣全鏈路、全棧式的系統性工作,對資金、數據、算力、人才乃至組織協同的要求都極高,構成了極強的行業壁壘。
Web3 AI需要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去發展,在邊緣場景小規模試水,確保基礎牢固後,再等待核心場景的出現。Web3 AI的核心在於去中心化,其演進路徑體現爲高並行、低耦合及異構算力的兼容性。這使得Web3 AI在邊緣計算等場景中更具優勢,適用於輕量化結構、易並行且可激勵的任務。
然而,當前Web2 AI的壁壘才剛開始形成,這是頭部企業競爭的早期階段。Web3 AI需要等待Web2 AI紅利消失殆盡,留下痛點時才是切入的機會。在此之前,Web3 AI項目需要仔細辨別是否能從邊緣切入,是否能在小場景中不斷迭代更新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只有滿足這些條件,Web3 AI項目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