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誰指導了華人首富CZ上市?
作者:林晚晚,律動BlockBeats
在加密江湖裏,最響的並非敲鑼打鼓的交易,而是能把 90 億美元悄悄落袋的人脈。
2025 年 7 月,8 萬枚沉睡了 14 年的比特幣地址突然出貨,這是歷史上最大的名義比特幣交易之一。這種規模的轉移本應引發市場 30%的跌幅,但現實是——沒有大幅閃崩,沒有恐慌,這批比特幣被市場安靜吸收。
90 億美元的籌碼被市場「悄無聲息」喫下。運作方方既非交易所,也非對沖基金,而是一家有些名不見經傳的華爾街玩家:Galaxy Digital。
在 8 月 5 日晚最新二季度財報業績會中,有人向 CEO 提問:你是如何拿下 8 萬枚 BTC 的客戶?有正式招標流程嗎?
CEO 輕描淡寫回答道:「這個單子,關係比報價更重要。」
Galaxy Digital 背後究竟是誰?到底動用了什麼樣的政商資源,才能喫下這筆史詩級交易?而這張關係網,又正在爲加密世界編制出怎樣一套新的權力結構?
高層「朋友圈」:董事會裏的政治資本
這筆交易的鑰匙,不在臺前的報價,而在幕後的人脈—— 一切都指向一位老華爾街人。
時年 56 歲的創始人 Mike Novogratz,是標準的「華爾街制造」。
他在高盛做了 11 年,從東南亞期貨臺做起,最後成爲固定收益合夥人。彼時的 Novogratz,是那批能穿梭於宏觀交易、資產組合與國家政策之間的極少數人之一。
隨後他加入堡壘投資集團(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主導宏觀策略投資,是集團內最早押注新興市場與主權債務的關鍵人物之一。
在那段時期,他頻繁出入拉美、亞洲及東歐的政策機構、央行與市場部,與地方政府談判債券發行和匯率政策,熟悉「灰色地帶」中槓杆與主權之間的遊戲邏輯。
2012 年至 2015 年間,他更是成爲紐約聯儲投資顧問委員會的成員,直接參與政策諮詢、貨幣機制研究和金融機構評估。這使他擁有了稀缺的「雙重能力」——既懂衍生品交易,也懂監管部門的語言與節奏。
這是一個已經在政治權力、華爾街資本與信息交匯點上打過十多年交道的人。
他早在 2013 年便用自有資金重倉比特幣和以太坊,總投入約 700 萬美元。到了 2017 年,他在接受 CNBC 採訪時公開表示:「過去兩年,我因加密資產賺了超過 2.5 億美元。」
但他並非加密行業的「原住民」,也非典型投機者。他真正的轉向發生在 2015 年——那一年,他因重倉巴西利率市場出現虧損,從堡壘退場,短暫從一線投資領域隱退。也是在那段「空窗期」裏,他第一次認真審視比特幣,重新建立對貨幣、信用與金融基礎設施的認識。
但 Novogratz 並沒有像許多早期加密布道者一樣止步於「持有比特幣」。他的野心在於建立一套新的、屬於鏈上世界的「金融制度設計」。他說:「我看到的是一個系統性的空白 —— 加密世界的流動性越來越深,但沒有結構。」
在他看來,傳統金融世界中的資產管理、做市商、清算、ETF 托管、PIPE 融資、審計披露、監管遊說等一整套鏈條,幾乎在加密世界中不存在對標。這是一片亟需重構的「制度荒原」。
Galaxy Digital 就誕生在這個結構裂縫裏。
2018 年,Novogratz 自掏腰包注資 3.5 億美元,通過借殼加拿大殼公司 Bradmer Pharmaceuticals 成功上市,成爲第一家面向機構提供全棧服務的加密金融平台。這是一家被設計成「華爾街版本的鏈上投行」的公司。
然而從加拿大交易所,走向納斯達克,Galaxy Digital 這條路一共走了 1,320 天,接近四年。期間公司經歷了 SEC 的九輪反饋、無數次法律審查,並爲滿足合規要求投入超過 2,500 萬美元。在一整個加密行業集體受阻、頻頻「出海」的監管寒冬中,Galaxy 咬牙堅持了下來。
它不是一個交易平台,也不是一家 VC,而是加密領域的「金融結構服務商」。Galaxy Digital 被他設計成「華爾街版本的鏈上高盛」。它的結構設計也處處能看到他華爾街出身的烙印:
· 服務清單對標 Goldman Sachs:涵蓋資產管理、做市、OTC 交易、自營投研、風險管理、財務顧問;
· 交易結構對標 Citadel:支持暗池撮合、低延遲衍生品系統、與 ETF 流動性對接;
· 政策路徑對標 Brookings:設立政策研究團隊、撰寫報告、參與聽證,進入監管沙盒;
· 合規路徑則對標 Deloitte 與 EY:打造支持財報入帳、審計披露的「數字資產合法包裝體系」。
而這一切的核心,是 Galaxy 董事會建起的「政商朋友圈」。
Galaxy Digital 的董事會成員裏,有曾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的 Tyler Williams,2025 年被現任財長借調爲數字資產特別顧問——他能把加密語言翻譯成監管語言,是 Galaxy 與 SEC、CFTC、FASB 等機構溝通時的重要橋梁。
還有董事會成員 Doug Deason,是德州本地最有影響力的地產與能源說客之一。曾參與推動多項礦場、電價、稅收相關立法,是 Galaxy 成功將比特幣礦場改建爲 AI 算力中心背後的關鍵人物。
這種「政策-資本-技術」三線匯流的結構,使得 Galaxy 具備了加密公司中極爲罕見的「政策影響能力」。
在他構建的這張新型金融結構中,Galaxy 不只是做交易、做資管,更是傳統公司進入鏈上世界的「合法通電」服務商。
比起 CZ 的極致運營能力、SBF 的激進資金打法,Mike Novogratz 是另一類創始人。他從不強調「去中心化」,而是強調「結構性安排」;他也從未用幣價當唯一指標,而更關注隱私、監管、制度、財務、托管、合規路徑是否真正打通。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 Galaxy 雖然在流量上並不最強,但在那場 8 萬枚比特幣悄無聲息的交易中,它卻成了唯一能拿下大單、完成清算、讓對手方安心的玩家。
很多人以爲 Galaxy Digital 的護城河是資金,但真正的優勢,是它的政商語感。
加密財庫背後的銀行家
8萬枚比特幣只是這張關係網的一角,以華人首富CZ爲代表的公司,也開始把Galaxy Digital當作通往合規的“政治護照”。
2025年年中,一條美股新型的主流敘事悄然興起:加密幣股。美股正上演一場資本“換殼術”:把BTC、ETH裝進上市公司,讓加密資產以財報的名義登上華爾街。
可就在2023年底之前,這還被視作資本市場的“禁區”。
美國企業其實很難“合法持幣”,原因是財務體系接不住。根據當時的 FASB 會計準則,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只能按“無形資產”入帳——幣價跌了要減值,漲了卻不能算收益,導致公司財報嚴重失真,審計也難通過。
比如你買了1萬個ETH,跌了要立刻記帳虧損,但漲了就當沒看見,不能算進利潤。這搞得企業財報很難看,也讓審計一塌糊塗。
FASB 的新規直到 2025 財年起按“公允價值”計價,幣漲了算收益,才真正打開了“持幣合規”的通道。
Galaxy 是最早走進去、並帶着一批上市公司「合法入場」的服務商。
最早嗅到機會的,是一批ETH的遠古巨鯨。他們悄然將手中的ETH打包進美股殼公司,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在不驚動市場的前提下,借助美股流動性完成變相套現。SharpLink Gaming,就是這場“套現術”中的龍頭。
很快,華人首富CZ也跟進了——將自家公司的平台幣BNB塞進美股公司,借殼、包裝、上市,把平台幣變成合規資產,再進入資本估值體系。
而在這一系列操作的幕後,Galaxy Digital 已悄然浮出水面——它是整場劇本的操盤顧問。
它爲這些公司量身定制“加密財庫”敘事方案:從OTC建倉、資產托管,到合規披露、質押收益,每一步都繞不開它搭建的政商通道,每一步都精準踩在監管盲區與資本槓杆之間的灰色地帶。
Galaxy Digital核心業務有三個方向:OTC交易+托管+戰略顧問。
它既有全美頂級的加密 OTC 交易能力,能在波動中爲客戶完成大宗撮合與風險對沖;也提供 ETF 托管、質押、報稅等合規資管服務,管理着數十億美元規模的數字資產;更深入參與企業級客戶的戰略規劃,從 PIPE 融資到資產分類、財務入帳、披露路徑,甚至以自有資金協同投資,幫助傳統公司轉型爲“加密財庫”。
以 ETH財庫龍頭公司,SharpLink Gaming 爲例。這家公司通過 Galaxy 大宗OTC買入 ETH,並與其簽署資產管理協議。將公司購入的ETH一部分托管在 Galaxy,並且在 Galaxy的指導下,從融資到披露的全流程設計。它爲客戶提供PIPE結構、幣倉分類、托管證明等一整套“鏈上財務結構”,幫助企業實現既隱蔽又合規的建倉。
根據 SEC 披露,Galaxy 和 ParaFi Capital 每年收取 0.25%-1.25% 的分級管理費,最低 125 萬美元。隨着 SharpLink 持幣規模擴大,Galaxy 將獲得穩定的長期收入。
這不再是單一交易,而是一門結構清晰、收益穩定的「鏈上財庫生意」。在加密金融的機構化路徑中,Galaxy 正成爲那些想合法「持幣入帳」的公司們,繞不開的入口。
這種模板並非套表式復制,而是一整套路徑:
· 第一,幫你買幣買得隱蔽但合規:提供 OTC 通道,配合 PIPE 投資結構、定向配售與權證計劃完成。
· 第二,教你把加密資產“裝進財報”:怎麼讓審計師確認這些幣真的存在?
· 第三,替你解決美國政治通道:美股的合規路徑,如何披露,一條龍解決。在傳統公司轉型加密財庫的過程中,Galaxy 幾乎參與了每一個關鍵動作。
CEO Novogratz 在 Q2 電話會上說:「幾乎所有華爾街傳統機構,都在爲一個全新的金融架構做準備——資產從帳戶走向錢包,基金與股票開始代幣化,穩定幣成了主流支付載體。」
而 Galaxy 所做的,正是讓這些制度變遷,從「概念」走向「報表」。
對很多上市公司來說,選擇 Galaxy Digital,不僅是選擇一個加密服務商,更像是選擇一個擁有「政治合法身分」的通道。
加密行業權力格局重新洗牌
2025 年,加密行業看似正迎來正規化的春天:ETF 批準、穩定幣立法、企業持幣入帳,一切都在向傳統金融靠攏。
但在這一輪“合規化”的洪流中,真正的贏家並不是喊了十年去中心化的原住民,而是一小撮深諳制度語言、掌握政策節奏的政商穿梭者。
從幣圈進華爾街,從錢包變財報,加密資產的路徑表面是合規,底層卻是一次典型的制度套利——誰能在監管與資本之間搭建橋梁,誰就擁有了定價權。
在 2025 年的 Q2 財報電話會上,有分析師提問:「你們如何看待穩定幣和資產代幣化的發展機會?」
Novogratz 的回答幾乎沒有涉及產品,而是一句看似簡單卻極具制度含義的判斷:「資產在遷移,帳戶走向錢包,合規路徑將成爲核心競爭力。」也正是這個季度,Galaxy Digital開始扭虧為盈。
Galaxy Digital 便是這場權力轉移中的隱祕中介。它不發幣、不講敘事,卻精通結構設計,把鏈上資產包進 PIPE 融資、ETF 托管、審計披露的每一環,用一整套合規語法讓新金融合法上岸。
它賣的不是服務,而是結構;賺的不是市場的錢,而是合規制度的縫。
這才是加密行業的真實權力格局:當表層的行情價格、協議和敘事此起彼伏,底層的制度結構卻早已被少數人穩穩把控。
越來越多的加密項目、傳統公司,正通過它完成“政治入場”。而背後真正被喂飽的,不是開發者,也不是投資者,而是那批擁有雙重語言能力、能在加密、傳統金融與權力之間自由切換的人。
當合規成爲稀缺資源,一個新的等級秩序也在悄然成型:時代不再獎勵跑得快的人,權力重新回歸規則的掌事者。